设为首页
联系本站
    自我介绍 医学频道 东瀛之窗 电脑时空 下载中心 访客留言
- s本站最后一次更新:2004年6月4日
您的位置:首页———医学频道———经验总结————文章内容
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的进展

关键词:高脂血症 中医治疗 综述

高脂血症又称为高脂蛋白血症(hyperlipoproteinemia),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独立的危险因素之一,其临床意义已经被大量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证实[1]。目前多数降脂西药都存在着停药反跳、肝肾损害、横纹肌融解症[2]等副作用,而中医降脂方药众多,疗效较持久且多数无毒副作用,因此国内外均趋向于用中药纠正脂质代谢紊乱。同时,针灸降脂研究也备受学术界的关注。笔者就近年来高脂血症的中医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1 中药对高脂血症的治疗
1.1 中药降脂的理论基础 中医虽无 "高脂血症"的病名,但早在《内经》中就有类似症状的记载,如《素问·通评虚实论》的"仆击,偏枯……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传统中医理论对本病缺乏详细的论述。随着中医现代化的不断深入,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中医对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诊治等方面的理论日臻成熟。
高脂血症属中医"痰浊、污血、浊血、瘀血"等范畴[3]。其病因与饮食不节(外源性)和内伤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内源性)有关,最终导致膏脂生成、输化失常[4]。也有人认为其机制主要是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损伤脾胃,同时肝胆疏泄功能不畅达,不能泌输精汁而引起之消谷运化功能失调,最终发病[5]。究其病机演变,多数学者认为高脂血症的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主要表现为脾肾阳气亏损,或肝肾阴血不足,标实主要为痰浊内蕴,久则兼挟淤血,导致痰瘀互结为患。脾肾阳气亏损,蒸腾气化无力,膏脂不得布散,反渗入血而成。或肝肾阴血不足,虚火灼津为痰,痰阻血凝,最终为患。其病变脏腑主要涉及肝肾、脾胃,后期病久及血,血行瘀滞,则病及于心。标实早期以痰浊为主,久则兼有淤血内停,致痰瘀胶结[6]。
从治法来看,根据高脂血症本虚标实之病理性质, 临床多治之以补虚祛邪、标本同治。也有人对高脂血症的治疗采用"祛邪"为主的原则,旨在驱除血中之浊气、浊脂,使血液畅通,痰瘀得化,浊脂得除[7]。也有人认为高脂血症单属于中医的"疾浊"范畴,选用了升清降浊,健脾益气,消食导滞的治法[8]。也有人根据肝脏为脂质代谢中心的现代医学理论, 以"补益肝肾,疏肝解郁,活血清热,利水导浊"为大法,取得良好疗效[6]。
1.2 中药降脂的实验设计
1.2.1 高脂血症的造模 关于高脂血症的动物模型,目前有大鼠、小鼠、兔、鹌鹑、家鸽等,其中以大鼠模型最多。高脂饲料的配方是类似的。但其中脂类含量越高,造模所需天数越短,其中猪油的比例更为重要;抗甲状腺代谢药甲基硫氧嘧啶或丙基硫氧嘧啶都可使造模成功,效果无甚差别;当配方中胆固醇含量较高时最好有胆酸盐加强吸收[9]。
1.2.2 观察指标的选择 目前文献报道的实验研究多采用酶法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有测定肝脏中脂质含量的实验研究[6]。国内外近十年研究表明,在具体判别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时,载脂旦白水平比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更为重要[10~12]。这是因为血脂是与蛋白质结合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的,而ApoA/ApoB的比例是来自于直接测定HDL和LDL中相应的标记蛋白,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极强,具有较强的科研价值。
1.3 单味中药的降脂研究 目前诸多药理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能够降脂的单味中药很多,近年来主要是从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及外源性胆固醇的吸收、清除修饰LDL-c、影响载脂旦白、抗氧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筛选出许多有效的降脂中药:红曲是目前研究最为深入、应用最为广泛的降脂中药。我国自行开发的调脂药血脂康和脂必妥都是从中药红曲中精练而成的,这两种药物均能有效降低TC,TG,有较好的调脂作用,其作用机理与含有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有关。[13、14]。山楂具有抑制肝胆固醇合成、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的沉积和加快胆固醇的清除作用;丹参具有抑制细胞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作用 ;赤芍也具有增加胆汁酸的排出、促进胆固醇的排泄作用[4]。黄芩茎叶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调血脂作用[15]。中华猕猴桃所含抗坏血酸被人体利用情况与晶体抗坏血酸相同,抗坏血酸及其代谢生成物抗坏血酸酯有减低血和肝中脂质的作用[16]。郁金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17]。茵陈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家鸽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游离的脂肪酸(TF)均有降低作用[18]。昆布可通过提高血清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活性,促进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3-C)向高密度脂蛋白亚组分2胆固醇(HDL2-C)转化,加速胆固醇的消除而改善血脂紊乱,增强机体抗脂质过氧化作用[19]。石榴叶水浸液可显著降低TC、TG,升高HDL,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高达100%[20]。罗布麻叶提取物可明显降低游离胆固醇(FC)和LDL-C水平。口服罗布麻叶B提取物同样显著降低血浆FC和LDL-C的水平,但对TC水平却无显著影响[21]。枸杞子液的降脂机制主要是通过所含的甜菜碱促进肝内脂质代谢完成的[22]。长梗薤白中所含的甲基烯丙基二硫及其他硫化合物有显著的降脂作用[23]。
1.4 中药复方制剂的降脂研究 发挥中药复方制剂的协同作用,是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也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刘氏等证明中药复方颗粒剂(主要成分为黄芪、丹参、益母草、栝蒌、薤白、半夏、枳实)可增强高脂血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LDLR基因表达水平,在分子水平上,为中药降脂作用的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24]。平脂胶囊主要由党参、首乌、泽泻等多味中药组成,具有健脾补肾、祛湿化痰、活血化瘀、降血脂和血粘度、改善微循环的功能[25]。轻身降脂片是由泽泻、地黄、山楂等多味中药经提取加工制成。临床上对治疗高血脂症,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病而致的头晕、头痛、失眠及肢体麻木等症具有显著疗效[26]。梅氏等通过对30例高脂血症患者和28例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使用抗栓灵含片,证实其 对患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具有治疗作用[27]。降脂通脉冲剂是由山楂、沙棘、泽泻、决明子、葛根等组成一种纯中药复方制剂,李氏采用大鼠高脂血症模型证实了其降脂作用[28]。复方螺旋藻片是以螺旋藻及荞麦花粉等为原料研制而成的螺旋藻复方片剂,左氏通过建立外源性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证实了其降低血脂作用[29]。山丹芍药汤调血脂药效作用的活性成分为醇溶部位,主要有效化学成分为黄酮类、酚类和有机酸等化合物,其调血脂作用可能是上述多种有效成 分通过多途径协同作用的综合效果[4]。益脂灵系绞股蓝、黄花、山楂等多味中药组成,实验结果表明此药有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及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5]。日本学者吉江文彦采用遗传性高脂血症家兔模型证明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具有降脂作用[30]。另有日本学者认为防风通圣散、大柴胡湯、防已黄芪湯等方剂对高脂血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31]。
2 针灸对高脂血症的研究
以针灸为主进行降脂研究的报道尚不多见。范氏[32]、李氏[33]、陈氏[34]等分别对Ⅱ型糖尿病患者、中风患者以及动脉硬化患者进行了针刺降脂研究 ,临床观察主要采用了胆固醇、甘油三脂、载脂蛋白等生化指标,证实针刺对高脂血症有确切的治疗作用。吴氏等 [35、36]也证实艾灸后血清载脂旦白变化有显著意义。朱氏[37] 、张氏[38]分别用针罐背俞穴和针药并用治疗高脂血症有显著疗效。韩氏[39] 观察了不同时辰电针"足三里"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家兔的疗效。张氏等[40、41]通过电针心经腧穴对大鼠高血脂症进行了多项研究,以三磷酸腺苷酶、琥珀酸脱氢酶、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等为观察指标,为针刺降脂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3 讨论
3.1 对高脂血症的中医理论研究应进一步深入 从目前研究来看,高脂血症是属于中医"痰浊"、"瘀血"范畴的一个本虚标实证。但如何进一步用中医理论解释其病因、病机变化,特别是如何概括其证候特点,仍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只有规范高脂血症的证型,才能更好的指导临床应用,发挥出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所在。
3.2 加大对具有降脂作用的中药复方制剂的研究 中药复方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精髓的具体体现,复方制剂是多种药物配伍后组成的一个复杂的有机体系,不同于各个单味药物化学成分的机械组合。单纯研究具有降脂作用的单味中药,或将其化学成分累加组合进行研究,不符合中医的基本规律,在临床实践中很难取得良好疗效。复方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点与难点之一,同时也是主要的发展方向。
3.3 中医降脂的实验方法学有待于不断探索 在目前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中,低水平重复性实验较多,缺乏大规模、多中心、多盲法、安慰剂对照等前瞻性研究。今后的研究方向应遵循病证结合、方证关联、理法方药统一的整体研究思路,应用直接实验设计(Direct Experimental Design,DED)[42]等先进技术,重点收集降脂复方的最低起效剂量、效应消退半衰期、效应达峰时间、效应维持时间等基本参数,同步进行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PK-PD)研究,在揭示药效物质基础变化与配伍、药效学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化学和生物学理论与技术,发挥出中医降脂的优势。
3.4 加强针灸降脂的研究也是一个重要方向 目前对于针灸降脂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较少,可能与传统体针取穴较多,患者顺从性较差有关。针灸是中医治疗的有效手段,具有简、便、廉的特点,近年来越来越被国内外医学界所推崇。今后针灸降脂研究工作可以从取穴少、操作简便的眼针、耳针等针灸法入手,在一定疗效的支持下,提高患者的顺从性,逐步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 方圻,王钟林,宁海..血脂异常防治建议.中华心血管杂志,1997, 25 (3) :169
2. 副島昭典.フィブラート系薬剤と横紋筋融解症.日本臨床,1991,49(6):98
3. 裴正学,主编.中西医结合实用内科学.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602
4. 文志明,屈志炜,徐礼燊.山丹芍药汤调血脂药效作用及其活性成分追踪与评价.中草药, 2000,31(6):287
5. 邢之华,赵劲风,李家邦,等.益脂灵颗粒降脂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1999,9(3) :56
6. 张吉正,范英昌,张伯礼,等.脂肝清对高胆固醇血症家兔模型脂质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 天津中医,2000,18(6):29
7. 张何,潘文军,邹莉波.化瘀降脂胶囊对高脂血症的影响.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00,17(6):293
8. 宋剑南,刘东运,朱晓红,等.高脂血症与中医痰浊关系的实验研究.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5,1(1):49
9. 张弛,王继峰,钱家骏.中药治疗高脂血症实验研究的新进展(综述).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23(4):275
10. 陆紫敏,孙向华.载脂蛋白B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影响.临床内科杂志,2000 ,(1):30
11. 李清.血脂及载脂蛋白A-1.B-(100)与冠心病 .河北医学, 2000, (1):8
12. 横山信治.高脂血症-血漿リポ蛋白質代謝から見た病態.検査と技術.2000,28(12):652
13. 沈志卫,于普林.血脂康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前瞻性研究.中华医学杂志,1996,76(2):156
14. 肖超烈,姚志强,贺淑梅.血脂康与脂必妥对高胆固醇血症的调脂作用比较.广东医学, 2000,21(5):349
15. 佟继铭,刘玉玲,符景春.黄芩茎叶总黄酮调血脂作用研究.中草药, 2000, 31(3):166
16. 何素琴,曹兴亚.猕猴桃果汁降血脂作用的动物试验.川北医学院学报 ,1999,14 (3):270
17. 郭淑睿,曹永荣,高光英.郁金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动物血脂含量的影响.中医药研究,1998,14(3):32
18. 高敏,李锦兰,俞红.家鸽高脂血症模型的形成及茵陈对高脂血症的防治. 贵阳医学院学报, 1998,23(1):70
19. 黄兆胜,王宗胜,刘明平,等.昆布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中国海洋药物, 1998,17(1):35
20. 李定格,苏传勤,孙 力,等. 石榴叶调节血脂和清除氧自由基作用的实验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3(5):380
21. 武桂兰.罗布麻叶对摄取胆固醇大鼠LDL氧化的抑制作用..和汉医药学杂志, 1998,15(1):40
22. 王德山,肖玉芳,许正杰.枸杞子液抗实验性高血脂及肝内脂质作用的量效关系的研究.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1(3):199
23. 孙文娟,刘 洁,杨世杰,等.不同产地长梗薤白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脂代谢的影响及其抗氧化作用.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9,25(3):259
24. 刘萍,张静生,郑菲.中药对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0,7(3):168
25. 王四旺,谢艳华,朱玲珍.平脂胶囊对鼠血脂和血粘的影响.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9,20(10):345
26. 詹丽芬,孙晋民,孙立,等.轻身降脂片对高血脂大鼠丙二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00,29(3):341
27. 梅齐建,吴仁如,肖鸣.抗栓灵含片对老年人高脂血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00,21(5):452
28. 李春梅,刘莉.降脂通脉冲剂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浆脂质及血粘度的影响.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0,31(1):34
29. 左绍远,钱金栿.复方螺旋藻片降血糖、调血脂的实验研究.中国海洋药物 ,2000,19(6):679
30. 吉江文彦, 飯塚晃, 雨谷栄,等.遺伝性高脂血症モデルウサギ(heterozygous)に対する柴胡加竜骨牡蠣湯の効果 .和漢医薬学雑誌,1999,15(5):396
31. 松本明世.高脂血症の治療を考える.診断と治療,2000, 88 (11 ):745
32. 范冠杰,彭颖华.针药合用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影响临床研究 .中国针灸,1998, 18(3):139
33. 李应昆,蒋振亚,李季,等.头电针治疗中风及其对血脂、载脂蛋白影响的研究 . 四川中医 ,1997 ,(7):367
34. 陈邦国.针刺对青壮年脑动脉硬化患者血脂的影响.中国针灸,1998,18(6):331
35. 吴中朝.艾灸对老年人血液载脂旦白研究.中国针灸,1998,18(5):261
36. 吴中朝.艾灸抗高甘油三脂血症脂质过氧化正交试验临床研究.中国针灸,1998 ,18(6):325
37. 朱韪.针罐背俞穴治疗高脂血症36例临床观察.北京中医,2000,(6):438
38. 张向力,张丽萍,邹璐.针药并用治疗高脂血症50例临床观察 .针灸临床杂志,2001 ,(7):649
39. 韩舰华.不同时辰电针"足三里"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家兔的疗效观察.针刺研究,1998 ,(4):358
40. 张露芬,严洁,程金莲 .电针心经腧穴对大鼠高血脂症心肌琥珀酸脱氢酶、三磷酸腺苷酶活性及心肌组织结构的影响.针刺研究, 2000 ,(3):234
41. 张露芬,程金莲,严洁.电针心经腧穴对大鼠高血脂症血浆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影响的实验观察.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1 ,(5):439
42. 王洪飞,高学敏,张学中,等.DED技术用于中药复方的全方药物筛选及优化的方案设计.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9,22(3):265




首页 |自我介绍| 医学频道 | 电脑时空 | 东瀛之窗 | 下载中心 | 访客留言| 关于本站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联系

Copyright 2002-2004 一江春水个人网站 版权所有
E-mail:drwzy@sohu.com

 

 

SEO [PR] 敋懍!柍椏僽儘僌 柍椏儂乕儉儁乕僕奐愝 柍椏儔僀僽曻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