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本站
    自我介绍 医学频道 东瀛之窗 电脑时空 下载中心 访客留言
- s本站最后一次更新:2004年6月4日
您的位置:首页———医学频道———经验总结————文章内容
捻转补泻量化标准之探讨
  读《石学敏院士针刺手法量学的概念及核心》有感
2004年发表在《中国针灸》第2期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是中医治疗大法,补泻手法更是影响针灸疗效的关键所在。传统补泻手法模糊之处较多,不利于针灸疗法的推广。石学敏院士率先确定了针刺手法量学新定义及量化操作标准,科学地界定了针刺作用力方向、大小、施术时间、两次针刺间隔时间等针刺手法的四大要素,改变了历代针刺忽视计量的状态,使针刺疗法更具可重复性及可操作性,从而使针刺治疗由定性的补泻上升到规范的定量水平。
  拜读《石学敏院士针刺手法量学的概念及核心》[1]后,受益匪浅。但笔者仍觉得该标准有可商榷之处,斗胆提出以供同道参考。
  石学敏院士的针刺手法量学标准中,作用力的方向是决定补泻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标准规定:十二经脉以任督二脉为中心,两手拇指开始捻转时作用力切线的方向为标准,向心为补,离心为泻。同时又规定左侧捻转的方向为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但是,这两个规定之间存在着费解之处,既然有向心、离心之分,其作用力的方向应该是单向的。而时针的顺逆是一个闭合曲线,何谈向心离心。如此一来临床操作时仍存在着模糊之处。
  因此,笔者认为就捻转方向的时针顺逆而言,还应该规定拇指捻转时作用力的起点和止点,这样才能区分出捻转方向的向心离心。
  我们将针灸针的切面放入坐标系,并在坐标轴上设定A、B、C、D四点(如下图所示):


  以左侧(相对病人而言)捻转为例,当拇指捻转时的作用力由A指向B时,其作用力切线的方向既为向心(即指向任督二脉),同时其作用力的方向又属于顺时针;当拇指捻转时的作用力由B经A指向D时,其作用力切线的方向既为离心(即背离任督二脉),同时其作用力的方向又属于逆时针。而且,由A指向B时的作用力幅度在90度之内,属于小幅度;由B经A指向D时的作用力在180度之内,属于大幅度。右侧捻转时同理。
  如此规定既符合石氏针刺手法量学标准中关于时针顺逆及向心离心的补泻手法第一定义,又符合该标准中关于幅度大小的补泻手法第二定义。同时,又与传统补泻中"拇指向前为补、拇指向后为泻"的理论不谋而合。故此,临床可操作性较强。
  参考文献
  1卞金玲,张春红.石学敏院士针刺手法量学的概念及核心.中国针灸.2003;23(5):287



首页 |自我介绍| 医学频道 | 电脑时空 | 东瀛之窗 | 下载中心 | 访客留言| 关于本站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联系

Copyright 2002-2004 一江春水个人网站 版权所有
E-mail:drwzy@sohu.com

 

 

SEO [PR] 敋懍!柍椏僽儘僌 柍椏儂乕儉儁乕僕奐愝 柍椏儔僀僽曻憲